本次展览共汇集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师徒三人的超过70件花鸟画作品,从艺术传承的角度出发,将三位画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展览从「溯师承」「法古人」「师造化」「言心迹」四个维度,分析探寻近现代花鸟画家开辟时代「新境」的根本原因。
展览标题「门人半知己」取自齐白石晚年自刻的一方常用印。对齐白石而言,王雪涛、于非闇不仅是他的得意门生,也是艺术之路上难得的知己。在花鸟画领域,师徒三人皆强调对古人的临习,提倡写生,但三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绘画风格都有所不同。
齐白石曾言:「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他在艺术生涯中不断临习古人佳作,例如本次展出的《追摹八大山人鸭图》就是齐白石75岁时的作品。本次展览还将对比陈列齐白石的写生画稿与正式作品,直观呈现画家从写生到创作的艺术转换。
《追摹八大山人鸭图》,齐白石,1935年
于非闇对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十分推崇,他主张恢复宋元花鸟的写生传统,在生活中亦养花豢鸽,游园观展,在写生过程中融入了对身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1950年代,晚年于非闇笔下的花鸟更加趋于清新欢快、明亮雅健,体现出新中国社会的蓬勃生机。
王雪涛早年曾接受过西画造型训练,因此他在写生时更加严谨、科学,笔下禽鸟草虫的种类也极大增加。他的花鸟画不仅笔墨技艺娴熟,又融入西方的色彩观念,同时也体现着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既有对自然生命的真情讴歌,又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记录。
部分展出作品:
《紫藤图》,齐白石,1919年
《柚》,齐白石
《御鹰图》,于非闇,1954年
《四喜图》,于非闇,1957年
《泛舟太液池》,于非闇
《猫石图》,王雪涛,1930年
《高歌图》,王雪涛,1956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