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nuó)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用于驱逐疫鬼、祈福免灾的宗教祭祀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傩渐渐地向民间艺术形式过渡,傩的内容从娱神转为娱人,宗教功能淡化、艺术审美功能强化。
时至今日,傩文化仍以傩戏、傩面具、傩舞、傩仪及傩祭等艺术、民俗等形式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傩正式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展览以傩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傩戏与傩面具为切入点,展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藏的各种傩戏道具、面具,分为傩之历史、傩之韵味、傩之表情3个部分,追溯傩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类型,解读傩戏和傩面具的艺术内涵。
左上至右下:土家族傩堂戏面具「开山」;安徽贵池傩面具「招魂使者」;撮泰吉面具「嘿布」;清代德江傩母
展现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