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山水有清音:安徽文化艺术大观

排队时间  0分钟
8记录11想去

时间2025年7月18日 - 10月30日 10:00 - 18: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九号C7
展厅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费用全票:88元

提示:这是一个高价的商业展览。

本次展览为近年来在京展出的规模最大的安徽文化主题展览,共呈现国内近30家机构约400件文物和当代艺术作品,通过「水」「山」「形势」「人文」4个板块建构叙事,对安徽文化艺术进行宏观的梳理与展示。

第一部分「水」探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对安徽文化底色的构建意义,主要展出双墩、磨盘山、凌家滩、薛家岗、禹会等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凸显安徽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山」在水的基础上展示安徽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重点突出黄山对千百年来中国文化艺术进程的塑造作用,探索安徽的名山如何影响东方美学范式的形成。

第三部分「形势」集中展示安徽境内出土的先秦青铜器、隋唐大运河出土的瓷器、明中都遗址发现的建筑构件等,阐释独特的山水地理环境和交通位置对安徽文化多元性、开放性的塑造。

第四部分讲述「人文」故事,通过对桐城派的文化成就、六尺巷的礼让精神,以及黄梅戏、徽州建筑和文房四宝的展示,体现安徽大地上所创造的美好生活方式。

部分展品

玉鹰,新石器时代,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展出至8月17日



猪形陶尊,新石器时代,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铜云纹五柱器,西周,安徽屯溪对弈棋土墩墓出土,安徽博物院藏



鄂君启金节舟节,战国,安徽寿县出土,安徽省博物院藏



石雕建筑构件,明代,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48张照片
4条评论
imlee
展览开始,沿春帆纪程一路前行,进入展览,非常好的体验,新颖。 整个展览像是安徽省博各展厅的串讲和划重点。每个单元讲一个重点。去过安徽省博的话就全当是复习一下。 在青铜器部分,可以看到几件地市博物馆的特色器物。其他单元大半是的明清到现代的字画和摄影作品。两副徽州民居的梁架摆着却没有文字说明。 整个看展过程中也就遇到二、三十个观众,票价偏贵。暑假期间人少清静,给个三星。
行走的海风
迎着周日早晨的雨,我奔着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新展“山水有清音:安徽文化艺术大观”就去了,也或许是因为这场雨,展厅里观众不多,清静的很。 故事的开篇来自《若菴集》第五卷:《春帆纪程》。作者程庭是一位祖籍歙县的扬州盐商,在47岁那年他乘船回归故里,用文字记录了沿途所见所闻,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的文字让300年后的读者感受到了安徽曾经的魅力。而今天展览的策展人耿朔,同样来自安徽,他以程庭之路为线索,通过这场展览再绘“何为安徽”。 于私心,我很喜欢安徽,如果说我没有地域歧视那是假话,但对安徽挑不出毛病,这是真话。尽管我去安徽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的接触都让我收获太多,安徽是一处被严重低估的省份,犹如历史上纷扰不断的江淮洪涝,将这里一次次冲刷,害人遗忘。在展厅中穿梭,便是对安徽记忆的重新拾起,我本以为他会是类似清艺博“搬空系列”一样的文物展示,但来自央美的策展人显然为展览注入了更多情感,更多人文,更多当代,在交相辉映中,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呈现那可能专属于安徽的美。 至于展览什么内容,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如果去提及所谓“重器”,反而为这份美贴上了廉价的标签。我有很多安徽朋友,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有着一颗至醇之心,这或许与他们从小便耳濡先贤故事,目染山水之美有关。也如展览的序厅描绘,如果说世上真有桃花源,那么桃花源就在安徽。
拿破破
三河蜿蜒,两山峻秀,一脉文心流转千年——这便是安徽:既有山河形胜的自然造化,又得人文精神的深邃滋养。从大江奔涌到徽雕细琢,从古村炊烟到非遗新创,其文化肌理恰如“影像、绘画、版本”的叠印,在动静相宜、古今交融间,诠释着“生动而不死板,安静而不浮躁,文气而不张扬”的独特气质。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