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呈现徐悲鸿的22幅原作,结合相关史料文献解读他的文人气节、家国情怀和时代理想,也钩沉出徐悲鸿在重庆留下的历史印记。亮点包括徐悲鸿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作品《群奔》《群牛》,首次展出的油画《廖静文画像》,以及他在重庆创作的《巴之贫妇》《国殇》等。
重点展品介绍
《群奔》,徐悲鸿,1942年
这幅作品将西洋画的笔触跟传统没骨画法相结合,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出马的头、颈、胸、腿等部位,又以干笔扫出鬃尾,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充满力量的奔马既是比喻中华民族的奋进之态,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
《群牛》,徐悲鸿,1931年
这是徐悲鸿少有的题长跋的作品,记述了他举家在江西游玩时,从游轮上看到岸边牧童牧牛的情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巴之贫妇》,徐悲鸿,1937年
这幅作品创作于1937年除夕夜,徐悲鸿独自在嘉陵江边行走,遇见一个拾荒的妇人背着背篓蹒跚地向他走来,内心深受感触而进行创作。这是徐悲鸿人物画的代表作,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国殇》,徐悲鸿,1943年
1943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国殇》正是为了讴歌在抗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画中描绘了士兵正在追击敌人的场景,飞蝗一样的箭矢从各个方向射来,使人倍感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其他展品
《自画像》,徐悲鸿,1925年
《三喜鹊》,徐悲鸿,1943年
《奔马》,徐悲鸿,1942年
《桂林山水》,徐悲鸿,1936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