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聚焦成渝地区在基建考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呈现超过230件(套)文物及丰富图像资料,系统梳理成渝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明发展脉络,展现考古工作如何揭示巴蜀大地的历史变迁。
展览以「新中国的基建考古」为叙事起点,回溯成渝地区基建考古发展历程。1950年代,伴随成渝铁路建设开展的抢救性发掘揭开了基建考古的序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项目推动大规模考古勘探取得丰富成果;「考古前置」制度的实施,使考古工作成为土地开发的必经程序,协调了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
成都市双流区王家堰遗址第2地点出土手镐
展览重点呈现2012年以来成渝基建考古发现:江津灰千岩岩画与王家堰遗址十万年手斧,展示早期人类活动证据;大农场遗址万年灰坑、大水田遗址祭坛以及宝墩文化聚落群,勾勒长江上游文明起源图景;合川张家院子、成都双元村等遗址完善了夏商周考古学文化序列。
武隆关口西汉一号墓展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的深度交融;垍窑镇遗址见证了唐宋陶瓷业的繁荣风貌;刘春墓、李文进墓展现出明代品官的真实面貌;忠县沿江冶锌遗址群、彭水郁山盐业遗址群、成都宝川局遗址揭示了成渝地区手工业生产的独特方式。
部分展品
成都羊子山遗址出土骑吹画像砖
大溪文化石环形饰
礼拜村类型绳纹花边口沿罐
涪陵小田溪墓群出土贴金铜鞘短剑
双元村出土带鞘双剑
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遣策
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出土「淳祐乙巳东窑城砖」纪年铭文陶砖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