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主办,共展出398件(套)文物、历史档案和展品,分为「古代京津冀‘首都圈’的形成」「近代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当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足迹」3个单元,展示京津冀地区城市关系的历史变迁,以及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布局的发展过程。
展览在叙事上通过追溯京津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展开历史人文方面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特别强调了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对京津冀地区之间联系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揭示建立在城市关系史基础上的「城市群」内在联系。
本次展出的重点文物包括距今200万年的石核、商代的绳纹敞口罐、战国时期的「郾(燕)王职」戈等,以此生动展现京津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展览还通过《热河全图》四条屏、《天津行宫图》等清代文物,再现了京畿地区特有的城市关系与城市功能。
部分展品
距今200万年的石核
兽面纹小圆铜鼎,首都博物馆藏
堇鼎(复制品)
「郾(燕)王职」戈,战国时期
造像,西晋永熙元年(290年),首都博物馆藏
白釉莲纹长颈瓶,北宋,定州博物院藏
《热河全图》四条屏,清代,首都博物馆藏
中国京津塘高速公路纪念章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