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系统介绍中国美术史家王逊的学术思想来源,以及他为了「趋向美玉」的中国艺术所做的现代体系性建构工作、贡献和特点,同时展现四十年来学术界对王逊遗著整理与研究取得的成果。
王逊(1915-1969)是新中国美术史学奠基人,他于1937年发表第一篇美术史论文《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认定中国美术史是从中国人对玉石的发现和使用开始的,将中国艺术精神概括为「一切艺术趋向美玉」。
1948年到1953年,王逊参与了景泰蓝改良、国徽设计、建国瓷设计等新中国工艺美术重大项目。他基于中国美感观念中最精粹的「素朴」观,发展出指导工艺美术改造「好看、好用、省工、省料」的原则性意见,为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许多先导性、开拓性的探索。
改造后的景泰蓝,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王逊为创建中国美术史学科付出了巨大努力。1949年北平刚解放,王逊就成为清华大学筹设艺术史学科主力。从1953年参加筹建民族美术研究所,到1957年正式创办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这个最初由西方引进的美术史专业能在历史巨变之际得以保存并发展为独立学科,王逊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逊写作中国美术史教材有1950年代版和1960年代版两个版本系统,前者在1985年被整理出版为《中国美术史》,后者在2022年被搜集整理出版为《中国美术史稿》。这些教材在建立新的中国美术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意义,在现代中国美术史学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地位。
部分展品:
1939年王逊考取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时的学生注册片,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美术》1954年第8期发表的王逊文章《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引发新中国第一次中国画论争
1955年王逊为故宫陶瓷馆撰写的展览说明草稿
1956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讲义》
王逊在1953年《文艺报》第二十二号发表的《古代绘画的现实主义》
常沙娜《〈王逊学术文集〉序》手稿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