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日本发兵侵略中国和朝鲜,由于日本蓄谋已久,清王朝仓皇应战,「甲午战争」于1895年4月以清军战败而告终,标志着东亚传统秩序的终结。
时值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遴选甲午战争时期关键人物的墨迹资料170余件,让观众从笔墨中感受甲午之战的深远影响。展览标题「怒海丹心」意在纪念那些于风起云涌的历史洪流里,勇立潮头、直面风暴的时代先行者。
展览分为4个单元,「朝堂风云」部分选取晚清权力核心人物如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等人的书札墨迹,从「求和」与「求战」双方对立的意见里,反映了清政府在面对内外挑战时的迟疑与困顿。
「军中搏命」部分选取清军官兵,尤其是北洋将领的墨迹,无论是丁汝昌的奏疏还是邓世昌的赠联,既是军人抗敌意志的真实写照,也是战争失败的悲怆见证。
「觉醒求变」部分聚焦于甲午之战的巨大余波之中,社会各个阶层为救亡强国而作出各种努力的有志之士,张謇、康有为、严复等人的墨迹展现出甲午一战对中国全方位的影响。
「警示长照」部分通过展示侵略方的关键人物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的手迹,呈现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提醒观众时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古鉴今。
部分展品
甲午战争时期李鸿章照片,1894-1895年,威海市博物馆
李鸿章题北洋海军联,1894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行书屏风,李鸿章,副岛种臣,1878年,锦树堂
行书,恭亲王奕䜣,1895年,香江博物馆(翰墨轩)
楷书八言联,邓世昌,香江博物馆(翰墨轩)
行书,康有为,1917年,香江博物馆(翰墨轩)
行书台湾杂诗,梁启超,1914年,香江博物馆(翰墨轩)
行书七言联,张謇,香江博物馆(翰墨轩)
《丁汝昌拒降遗书决死图》,右田年英,1894-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悼念丁汝昌诗文》,胜海舟,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