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从原料、编写到再利用:边塞汉简的生命史

排队时间  0分钟
4记录4想去

时间2023年11月11日起长期展出
周三、周六、周日 9:30 - 16:30
选举日、法定假日、连续假期闭馆
地址台湾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展厅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201室)
费用Free

本次展览从简牍的原料、编写到再利用,解读汉代边塞简牍的生命史,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挑选代表性的简册,展示居延汉简简册的复原成果。

边塞汉简的主要原料为胡杨木、红柳和松木,少数为竹。这些原料会依形制与用途制成札、两行、牍、楬、检和觚等类型。单枚的简容字有限,编联成简册则可以书写更完整的内容,所以汉代的简牍大都是以简册的形式使用和存放。但长期积累的简牍,会有存储空间和管理等问题,必须定期销毁。汉代边塞为充分利用资源,会将销毁的简牍一再改制利用,或移作它用。

「广地南部永元五年至七年官兵釜硙月言及四时簿」,东汉和帝永元五年至七年(93-95年)



居延汉简指内蒙古居延地区出土的简牍,是边塞汉简的重要代表。居延汉简由于编绳松脱、朽烂,或简牍被销毁、改制、再利用,出土时大都已经是零散的单简。由于完整的简册能让学者对汉代政治、军事、法律、教育、经济乃至日常生活等活动有更深的了解,因而简册的复原成为重要课题。

简册的复原主要是依据笔迹、格式和内容作判断,并且必须考量到简牍的出土地、形制、尺寸、材质,还有对于制度的理解等资讯。简册大都是同一人书写,所以笔迹是判断的关键,若内容有相关,格式越相似,其关联性就越大。「元康五年诏书」由日本学者大庭脩于1961年复原,是学界复原的第一份简册,为简册复原提供了依据和范例。此后历经学者们数十年的努力,居延汉简复原取得丰硕成果。

「元康五年诏书」,西汉宣帝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学者开始通过数字人文工具,探究加速缀合残简、复原简册的方法。展览也将以「途经邮件登记簿之片断」一组为例,向观者介绍数字人文工具协助边塞汉简复原的具体操作。

部分展品

毛笔,汉代



「永光二年予候长郑赦宁册」,西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6张照片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