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史语所收藏的清宫内阁大库档案包含各类文书约31万件。这批档案在清末因库房损坏而被移出大库,数易其主,最终由史语所创始人傅斯年和陈寅恪重金购入收藏。
本次展览分为「满族天下」「官方文书」「科举考试」三个主题单元,展出清宫内阁大库收贮的各色文书,包括诏令、题奏、史书、朝贡国表章,内阁各厅房处和修书各馆的档案,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金榜等,帮助观众了解清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和法律。
武殿试大金榜,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
一、满族天下
清人入关以后,朝廷实行满汉分治,一方面沿用明代制度以笼络汉族士大夫,另一方面又以满人牵制汉官;文化上一方面强调满人传统,继续维持萨满信仰与藏传佛教,并且禁止满汉通婚,另一方面为了统治大多数汉人,保留儒家的国家祭典。这种二元政治与文化策略在档案上表现为「满汉并书」。
二、官方文书
清代官方文书依其性质可分为三类:一是由皇帝或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诏令类,例如制、诏、诰、敕、册、祭文、祝文、谕、旨等。其次是由官员上呈皇帝的奏疏类,例如题本、奏本、奏折、表、笺等。第三是官府间往来的文章,有上行的详文、验文、禀、状,平行的启、移会、移、关牒,以及下行的牌、票、札、示等。
三、科举考试
清代科举考试沿明制,乡试和会试各分三场,一日一场。首场考四书、五言韵诗,次场考五经,均以八股程式作答,末场考策论。各场试卷弥封,并请专人以朱笔誊录。乡试、会试与殿试后依例进呈题名录,并刊刻闱墨、朱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废止科举,自唐代以来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顺治二年正月分礼曹章奏,清顺治二年(1645)
都察院给御史米襄精微批文,清顺治九年(1652)
满文本清圣祖起居注稿,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宝良承袭奉恩将军诰命,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场题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文殿试小金榜,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盛京应用织金坐龙黄缎地黄绸里夹包袱图样,清同治二年(1863)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