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约70幅作品,呈现1919至1933年德国「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时期的艺术实践,尝试探讨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德国艺术表现出的焦虑、混乱的「魔幻现实主义」现象。
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覆灭后建立了「德意志国」,因其施行《魏玛宪法》而被后世称为魏玛共和国。这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制政体,但一战遗留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全球性的大萧条更是使国家濒临崩溃,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趁机夺权。
《咬钩》(Sie beissen an),Paul Klee,1920年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由德国评论家 Franz Roh 在1925年首次使用,原本用于描述当时德国的「新即物主义」艺术运动,形容作品中出现的怪异、动乱、不自然等趋势。这一现象是艺术对现实的反映,焦虑不安的艺术家们以讽刺手法呈现衰败、分裂的社会。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总理,纳粹德国宣告诞生,共和国名存实亡。纳粹政府认为现代艺术腐朽堕落,许多艺术家遭到迫害,不得不中断职业生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除泰特现代美术馆馆藏外,还有部分借展自希腊 George Economou 博物馆。
部分展出作品:
《一对夫妇》(Ehepaar),George Grosz,1930年
「资产阶级之镜」(Der Spiesser-Spiegel)漫画习作,George Grosz,约1925年
《喜剧》(Komödie),Paul Klee,1921年
《舒尔茨五世》(Schulz V),Albert Birkle,1921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