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黄河为专题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主要展示黄河的自然概况、黄河文化、黄河治理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藏品包括古生物化石、矿石标本、历史文献和书画等。
历史:
黄河博物馆的前身是治黄展览会,1955年「治理黄河展览」首次在郑州举办,之后在北京、天津和黄河流域的济南、华阴、太原、西安、兰州等地巡回展出,参观总人次达到129万。1957年,「治黄陈列馆」在郑州市紫荆山路4号建立,1972年更名为「黄河展览馆」。
随着展馆藏品日益丰富、馆舍功能逐渐完善,1987年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2005年底新馆开始建设,馆址迁至郑州市迎宾路,2012年向公众开放。
展厅及馆藏:
黄河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华夏国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主题,分为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人水和谐五个部分,全面展示黄河自然史、文明史、历代治河史、以及新时期治河新理念和实践等内容。
流域地理展区
重要藏品包括明代潘季驯总结一生治理黄河和运河经验的《河防一览图》、清代黄河中下游河防工程的重要文献资料《中原治黄图》、以及清代「郑工合龙石碑」等。
「郑工合龙石碑」由清代河道总督、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徵亲笔撰写,它是证明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东决口、堵复始末的唯一实物,也是研究清代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参考。
近年重要展览:
纪念人民治黄70周年馆藏书画展
展期:2016-10-1 ~ 2016-11-15
部分展品
《河防一览图》,明代
明代潘季驯曾经四次受命治理黄河,前后长达27年,他总结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借河济运」的治理经验,万历十八年(1590)著有《河防一览》一书,书中收录了这幅图。
《中原治黄图:黄河下游工程图》(局部),清代
全图展现了黄河西起华山,东至渤海1000多公里的沿河山川、要塞等概况,并用楷书标注两岸主要府州、县治,详细记载了河防大堤和埽坝工程。此图方向与现今地图完全相反,为左东右西,上南下北。绘制时间为黄河铜瓦厢改道(1855年)后不久。
大唇犀头骨
《黄河香炉寺》,姚钟华,1981年,油画
《黄河源》,朱乃正,1981年,油画
《李家峡外大河清》,吴作人,1981年,书法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