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博物馆(Chinese Archaeological Museum)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2023年9月对外开放。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共呈现超过6000件展品,集中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远眺中国考古博物馆
展厅及馆藏 · Halls and Collection
中国考古博物馆设有一个基本陈列「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分为5个专题,陈列超过6000件展品,展出文物全部来自考古田野挖掘一线,展出古籍均为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馆藏。
博物馆共有四层展厅,一层专门展出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2辆马车,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马车,距今已有3000多年。展厅地面特别设计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回顾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脉络和重大事件,侧面的「文物墙」则再现了田野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剖面。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厅,上方为文物墙,下方为殷墟车马坑二层「文明起源」展区聚焦中国石器时代,陈列兴隆洼、庙底沟、陶寺等遗址出土文物。这一展区最值得关注的文物之一是出土于安徽亳州蒙城尉迟寺遗址的一件新石器时代大口陶尊,其口沿下方刻有类似「日」「月」「山」形状的符号,史学界认为这些符号和汉字起源有着关联。
大口陶尊,新石器时代,安徽亳州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
三楼「宅兹中国」展区讲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主要呈现二里头、殷墟等遗址发掘的文物。最重磅的展品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为2002年出土迄今首次公开展出,它长约70厘米,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是夏文化最重要、最精美也是最独特的文物之一,推测用于高等级贵族的祭祀活动。
绿松石龙形器,夏朝晚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博物馆四楼设有3个专题展区:「大国一统」讲述从秦至清代的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民族觉醒」则展示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数字 · Numbers
中国考古博物馆2023年9月对外开放,博物馆共有四层展厅,常设展分为5个专题,陈列超过6000件展品。
近年重要展览 · Important Exhibitions
从「九层妖塔」到阿柴王陵: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精品文物展
展期:2023-09-28 ~ 2024-03-28
部分展品
彩绘陶盆,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妇好」铜方斝,商代,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鹿,西周,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邓仲牺尊,西周,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
唐哀帝玉册,约公元904年,隋唐洛阳城宫城遗址出土
白釉黑彩龙凤纹瓷罐,元代,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展览现场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