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长春

伪满皇宫博物院



时间每天 8:30-18:00 提前80分钟停止售票
2025年10月1日至8日延长开放至21:00
地址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
费用旺季:70元 淡季:60元 18岁以下免费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和博物馆之眼艺术宫免费开放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一座宫廷遗址型博物馆,曾是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居住的宫殿,1960年代改为博物馆。皇宫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宫廷建筑50座,收藏文物接近7万件。

历史:
伪满皇宫的前身是民国吉黑榷运局官署,1932年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满洲国」,以这处官署作为执政府所在地。1934年「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之后7年里「帝宫」进行大规模扩建。

1932年8月,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在勤民楼前合影



1945年8月伪满洲国灭亡,宫殿遭到掠夺和破坏,部分建筑被拆毁。1954年吉林省博物馆搬迁至长春市,将伪满皇宫作为临时馆舍。

1962年,遗址成立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1982年脱离吉林省博物馆成为独立机构。1984年起,伪满皇宫核心区逐渐对外开放。

2001年,陈列馆正式改名为「伪满皇宫博物院」,开始对皇宫进行修复和扩建;2006年9月18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落成开馆。

截至2018年8月,遗址全部内廷建筑均已复原,整个复原工程预计将在2022年正式完工。

勤民楼



展厅及馆藏:
伪满皇宫博物院修复扩建后划分为四个区域:

中区:皇宫遗址核心区域,有数十座宫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殖民特色。主要建筑包括溥仪日常生活的同德殿、办公理事的勤民楼、供奉祖宗的怀远楼、起居休息的缉熙楼等,此外还有书画楼、中膳房、御花园等附属设施。

同德殿



东区:建有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馆内设立「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常设展览,共陈列超过1000件文物和1200张照片,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东北长达14年的侵略行为。还设有临时展厅、会议室、藏品库房等。

西区以原御用花窖、跑马场等为基础,是供参观者休闲娱乐的区域;南区原为宫廷禁卫军的营地及仓库,现改建为餐厅和商店等。

博物院收藏文物总数近7万件,以伪满宫廷文物为主,另有部分近现代日本文物、东北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及书画、工艺品等。

《赏花图》(局部),喜多川龟麿,江户时代



数字:
伪满皇宫始建于1934年,1962年成立博物馆,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宫廷建筑50座,收藏文物接近7万件。

近年重要展览:
历史印迹:清宫帝后宝玺展
展期:2017-09-20 ~ 2018-04-08

部分展品及展厅

《日满议定书》签字桌
《日满议定书》签订于1932年,规定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并驻军担负满洲国的国防。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381 人去过
值得一去
从酒店出来,右拐一直向前走,然后到兴起胡同左拐,在这个停车场的小口进来,就已经到了整个景区的外围了。左侧这一个被围墙围着的是皇宫剧院,里面有一些灰瓦的建筑,这就是属于皇宫官邸的部分建筑群,外面的角还有小炮楼呢! 沿着宫墙一路前行,尽头处便是博物馆伪满州国政府办公的进口了。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每日开馆迎宾表演的尾巴,原来每天8点半之前,博物馆入口处会有一个迎宾的马术表演,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皇家马场,都是有血统的宝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过来蹲点看一看。旁边文创店可以盖几个免费印章,还有一些消费章。游客中心可以盖两个免费章,还有一个12元的套色消费章,从服务台可以免费领取纪念票。 正门为莱薰门,在满洲国时期平时关闭具有大典出巡重要活动时才会开启,是专供皇帝溥仪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出入使用。 进来右手边是免费参观院落,包括创意街区、艺术馆、陈列馆。大家先不忙着去参观,因为这并非是正式参观区域,尚且在外围区,时间不多的人最好检票参观完正式区域后从东侧御花园出口出去再根据个人时间参观这些免费展览。从斜坡爬上去,看左侧有一个楼,就是验票处了。 这个类似于皇宫不止有建筑,有庭院,还有双臂抱不过来的古树,从这里开始,树龄都是60年往上的。沿着斜坡往上走,看两侧有一棵巨大的柳树,树干粗得很,都得用钢铁做的撑子撑住它,上面挂着吉林省城市古树的牌子,写着后备资源80年。验票后进来,左手边有一个导览器租赁处。往前走又看到一棵,感觉像两棵树环抱在一起的,是91年的大柳树。 验票完毕,就正式进入伪满洲国“皇宫”官邸了,其主体建筑办公、居住区就在其中,而刚刚进门看到的东侧免费展区之外西侧还包括跑马场、皇宫剧场、机车馆、御花窖、禁卫军营房等,都在外围,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只参观了主体区。 正面映入眼帘的乃整个皇宫最重要的一座,也是最雄伟气派的建筑,同德殿。当时日本人为了装点门面,所以建成集办公、居住、娱乐一体的宫殿,为了凸显中日友好,在瓦当上都烧有“一心一德”的字样。这是一个具有欧式民国风格的二层洋楼(地面上来看),外表上看是方形与三角的几何叠加,有中式倾斜的黄色琉璃瓦覆顶,主楼顶层则是立三角,而且边缘处没有我们常见的脊兽,而是做成了尖端鸟头、中段龙头的样式。入门处有门廊是那种方形的开口,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建筑风格。 一进来有个气派的双层高廊大厅,回廊有门洞,外侧长廊有休息区,二楼也成回字形长廊,从上往下看则一览无遗,类似于我们在电视里常见的欧洲电影内那种舞厅。每个进来的游客偶会忍不住仰头环视,整体装点华丽,满目皆是金黄,随处可见龙刻浮雕与太阳花的图案,头顶悬挂了7盏中式金属制扎纸彩灯,足见伪满日军向外人炫耀的“暴发户”心态。大厅名为广街,日语大厅的意思,是日本人专门给溥仪准备开会跳舞的地方,所以看起来有中式的装点又有欧式的设计。但溥仪害怕被日本人监视从不敢放松所以没有在这里跳过一天舞,其也就成了举行家宴或是接受朝贡的地方。 侧穿过大厅,右手边有个连接楼梯的小过道这里做成了文创店,可以盖6个免费印章。向前正对着的房间是是叩拜间,里面铺着蓝色打底金色花纹的地毯,里侧靠墙正中央是金龙浮雕的宽木椅,后面则是木制黄纹屏风。原设计是伪满洲国时期接见外国使臣,来宾在这里等候的地方,后来则成为了他过生日时家人实行叩拜的地方。另外,他外出时也会在此等候汽车。 电影厅,原设计是宴会厅,日本人喜欢让他在这里观看自己拍摄美化侵华战争的片子,感觉像是文化洗脑,更是日军恬不知耻的遮羞布。厅内正中是他的御座,绣有金色兰花纹饰,旁边是富贵人的位置,感觉修的是太阳花么。这日本人是真喜欢用花来装点,就连头顶的吊灯也是拧成了花枝的样子。座椅后面也有一个屏风,上面水墨画里腾云驾雾的龙越看越奇怪,不是我们古代绘画的特色,感觉更像是日本人邯郸学步所描绘中国龙的样子。正对着座位靠近门口有个类似影壁的墙,上面是个巨大的白幕布,两侧有很多长凳,估计是家人坐着观影的。贵人看电影不同于普通百姓,其他人不能看到贵人,必须闭灯后进屋,成为了“避官封”。 便见室,主要用于政非政治、间接日伪高专的场所。高官们及有资格者在叩拜间觐见溥仪后,可以入便见室与溥仪座谈。我的天,这里的红木家具看着是真华丽,雕刻的真细腻,而且很做实,很扎实的感觉,繁复而又雅致,华丽而又不失庄重,和我们平日里所见外面卖的昂贵的完全不一样,看着就很有年代感,一个字贵。 中国间,算是整个楼里面唯一让人看着纯中国传统风格的房间,看那几个宽大的红木雕刻的太师椅、半弧形腿圆拖圆桌、棕色彩绘陶瓶、别具一格被小灯包围的纸扎山水水墨纸扎彩灯,在一众又中又日又西式合并的建筑摆设与家具当中令人感到亲切与怀念,也许真是如此,让他感到了一些怀念,所以在这里接见过他的清朝旧臣人员,中秋佳节也会选择在这里聚餐。 横穿过来有一条遍布玻璃门的长廊名为暖廊,进口有个喷水池,看着就是明代的,连接东御花园,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源,也是整个暖廊的加湿器,在这里我都可以听到御花园喷水的声音。长廊其实并不宽,但,通风效果还不错。 钢琴间,一张大面积金雕的书桌椅一副花枝图小屏风,另一侧摆放着的很大一座钢琴则显得有些简陋,头顶弧面的吊灯则呈现一副金字塔的形状。溥仪很喜欢音乐,西洋音乐传来,他就学习了弹琴,还曾在这里谱曲弹奏出内心难以言喻的苦闷。 台球间,位于暖廊尽头,其内只有一张台球桌和两把休息用的椅子。由于他无功可干,经常与兄弟、侄子一起打台球。 转到另一侧,一楼走廊尽头正对着卫生间的是日本间。里面铺着榻榻米,都是一个个可以拉动糊着纸面木门的小格子间,全部打开又落地式透明玻璃门窗,可以连通外面的花园。可以见得,里面从房间布局、陈设到装饰都是和式风格,就是为了提醒他,这不是真正的清王朝,不是他说的算。 现在我来到了二楼,爬楼梯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的窗户都好高大呀,不论是屋内的窗户亦或是门廊的窗户基本都是又高又大,旁边坠着厚厚的布置窗帘,你别说配色还挺搭配的。 上楼第一个看到的是溥仪的客厅,也叫做觐见室,是非正式觐见宾客的场所,但从未被使用,所以后来改成藏经室。穿出来那个金色的,长到了电扇金,反正就是到一楼的那个。上边可以看到底下的。 二层正中央是与中空的,周围一圈过道靠墙的房间正在举办同德殿保护修缮纪实展。为什么在所有的楼当中只有它称之为殿呢?因为殿顶满足古殿顶的形式,一条正脊,四条水脊,四面斜坡,是古代官制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只有在帝王宫里和孔子庙里才能使用。其二是形成末端,设计带着我觉得是鸟头的那个鸱尾屋脊,常常出现在正脊的两端。在这个展览里面,我看到的巨大的装饰,都是从屋顶上替换下来的几收,只有真正放在眼前才知道有多大。 溥仪客厅这一侧往里走,分别是溥仪的卧室,福贵人的卧室与客厅。可以看到溥仪的卧室只有一张单人床,床上铺着薄被,为什么呢,因为他他喜欢一个人睡。另一侧带有一个圆木茶几和两个沙发,一双开组合柜和一面木雕落地全身镜,靠墙两扇大窗户,整体采光不错,比较宽敞。相比较之下福贵人李玉琴的客厅和房间就比较粉嫩多了,除了中式木雕家具还有粉色的沙发,同样是暖色系的窗帘,带有梳妆台的组合立柜以及木雕折叠屏风,妥妥一个中西合并。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日本人挟持,建立了东北的伪满州国,被控制长达10年之多。虽然日本人把这个宅子送给了溥仪,但是一直没有断了对他的监视,而溥仪深知这个情况又恐惧所以没在这里居住的。据说他一般住在缉熙楼,而到东北之前他曾前往天津,所以在我们天津业有一个他的住所。里面闷热,工作人员给很多房间内都放了电风扇,就有点出戏,尤其是拍照的时候。 从这个同德殿出来,向右转是其后宫所在。进院左手边有个联排的东厢房,最开始是皇后婉容的画师崔小姐的住所,还是我们天津的才女呢! 直走就是缉熙楼,比起同德殿,这座二层洋楼就是妥妥掺杂了日本和洋折中风格的欧式建筑,楼体对称设计,视觉舒适度满满,中间尖顶,绿色的覆片,二层突出的露台以及一楼的门廊,都融合的比较好。而末代皇帝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洋楼中。原来是办公楼,迁居到这里后,根据诗经大雅命名,本意是象征敬仰光明和希望,却在日本关东军的操控下生活了13年,属实有些讽刺。 入门依旧是各种太阳花的图案,顶部的吊灯是我见过最精致的,金色的花瓣随着枝叶轻轻伸展出来,中间底部被花枝包住的瓷面彩绘,反面则是欧式石雕人像,其与房顶之间花枝链接着的是层层堆叠雕刻得精致细腻的金色花托,每一个看到这顶吊灯的游客都忍不住仔细观赏,感叹富贵与奢华。 今日不凑巧,二楼是溥仪和他皇后的生活区,目前立着牌子告知封闭维护中,有些可惜看不到溥仪真实的居住场景。一楼东侧是他的瓷器展览,但是很多都是日式强行融入中式元素,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看着很不舒服,像是被日本人可以去接扭转了中式的美学。 另一侧则是谭玉玲生活区,卧室和客厅。比起同德殿,这里看着更具有日常生活的痕迹,比较温馨,双人床还带着防蚊罩,墙壁上的复古画框内是其生前的照片。谭玉玲满族贵族出身,为人随和深受溥仪与其妹妹等年轻女性家眷的喜爱,更是心灵手巧,室内的装饰物都是她自己亲手购置的,留声机、博古柜、小钢琴、群鹤图木器屏风等。生前喜欢养花,尤其是君子兰,后来就成为了市花。 缉熙楼北侧出口出来,这又是一个小院子,前方有一个文创店。这扇红门是中和门,是溥仪内外庭的必经之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乾清门,以此为界,分为外庭和内庭。两侧小平房是他的那个随侍居住,还有一个办公室。东侧是5间青砖瓦房是日本宪兵室,现在已经变成了茶室和一个文创店。说白了,就是监视吧,记录中间发生的每一件事。 勤民楼是一栋带有绿色穹顶式建筑,属于处理政务和祭祀活动的场所。大楼最前方入口处这道门叫承光门,有继承光线迎接光明的意思。每当溥仪举行完重要仪式,或是发布完重要决策,都会在此拍照留影,称作协和影,当时被老百姓称为满洲国第一名门。 这楼有意思啊,穿过这门口狭小的长廊,里面别有洞天,同样是中空的双层回形走廊,这里是露天天井采光的二层小院,伪满时期是一块草坪,日本人在这里举行他们的表演,供皇帝在二楼观看。如今一棵巨大的六十八年的山杏树占据正中央,成为他们平日里午后乘凉的地方。 一楼设有第一到第四候见室。最先见到的是第二候见室,原先作为警卫处,后来改为文武官员在这里等候召见的休息室。进来还挺凉快的,依旧是大窗户厚窗帘,通风效果超棒。沿窗围了一圈沙发与木制长桌,门口处有一张面对面的办公桌对面,这不是与清朝剧中百官等候上朝时那个休息的小房子有异曲同工之嘛~只不过这里是方形的客厅,厅内显得更宽敞,个人觉得舒适度更高。 第一候见室,最初是应接室,更高一等级等候召见的文物馆在这里休息。可以看得出房间内部设计就更加的高规格,不是长沙发是单个的沙发,两两之间还会有一个小茶几,不是放着茶器就是装点着瓷器,入门墙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内嵌整衣镜的梳妆台挂衣区。 旁边是吉冈安直办公室,它是日本关东军派来的“帝室御用挂”,负责监视溥仪的言行,一直坚持控制他们长达10年之久。这么想想卧榻旁一直住着一个监视自己也确实挺可怕的,难怪即使造就雅致但溥仪死活不愿意住。 卫生间旁边是侍卫处,也曾做过第四候见室,是保卫皇帝的地方,里面还挺大的,带有会议长桌、休憩沙发和长官办公桌,负责溥仪身边侍卫、行幸和典礼时扈从事项。 第三候见室是内务处,现在正在举办未满宫廷服饰展,都是伪满洲时期的一些制服。左边这半圈就是他们的官帽,我不太喜欢这里的衣服因为和影视中日本人的军官服很相近。 一层参观完上二楼,这里的楼梯都是木质的,而且很窄,感觉上来下去的很不方便。二楼全部打通只有一个很大的厅,叫做勤民殿也称为正殿,溥仪举行登极典礼、接受朝贺、会见使节及重要来宾、召见日伪高官、颁发任命奖的场所。平时分割为两部分,遇有重大活动合为一室。上来最中间的看到是日满协议书签字的桌子,这里叫做谒见室,也称东便殿,是举行进正式仪式的场所。签字桌上所表述的场景为1932年9月15号,和日方代表签订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用东北主权再次换来了当皇帝的机会。 回身可以看到另一边用木制屏风遮挡,大厅尽头是装点精致的“龙椅”,这里是他第三次登基的场所。当时溥仪本想穿着龙袍,但日本人不允许,只得穿上日本人准备的大元帅正装。这次登基是其一生三次登基做皇帝最久的一次,到1945年,正式被日本人操控成为提线木偶。看了这个登基大典,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他为什么接受这种丧失主权的皇帝位,全部都是内心的权力欲使然。也只有登基为皇帝,他可以站在上面俯瞰众生,才能拥有精神上的一种制高点,哪怕仅仅是一个傀儡,哪怕没有一丝实权。这么一个小小的御座,两边站满了人,看似游戏式的场所,却能满足他内心中的空缺。 西便殿也称御学问所,是他办公学习的地方,也作为他的会客室,对官员“特任仪式”等。这里比较宽敞,由书案和会客沙发茶几组成,靠里侧门的墙边还有几组柜子,木质家具上面都会包边,似乎也是金光闪闪的花纹浮雕,还是很舒适的说。1942年他在这里会见了汪精卫,南北两伪政权正式交接,相互商量携手为日本效劳。 赐宴殿亦称飨宴场,是溥仪举行登极大典、节日庆典等重大仪式,赐宴日伪高官的场所。说白了就是吃饭的地方,房间的尽头是主位,两侧各有一长桌,桌上摆放着餐具,头顶则是仿蜡烛吊灯,一旁的牌子上给我们展示了宴会菜单,多为西餐,虽然这里没有西餐厨房,但会以外卖的方式,从旅馆内送来做好送来,也会请大厨前来烹饪第三次登位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招待的。餐厅对着有个带栏杆的小屋子,里面是配乐室,专门儿买养了一拨洋人,在这里头给他们演奏音乐,什么时候饭吃完了,什么时候的音乐才停。 走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他的厨房。看着和我们平日里的不太一样,没有灶台等厨具,有橱柜和长桌。门边有个类似保险柜的小矮柜,其实就是日本人的冰箱,上面放冰块儿,下面放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 这里是宫中最大的佛堂,叫做玉佛间,最初这里供奉他的列祖外宗,后来建造另一个佛堂的时候,就将列祖列宗排位搬走了,这就单一供奉神像的佛堂。但他这很奇怪,他既供奉了佛教,又供奉了道教。这就令人很费解,他不怕两个教有冲突吗?佛堂做的很讲究,整个佛台上面的一点架底全部都是金的,到处金碧辉煌的;木头一看就都是高端的,比他这里面的办公场所还华丽。毕竟是“一政之帝”,规格不能太低,否则就ooc了。地再小,再是个傀儡,他也是皇帝。 二楼从这里出来后后面就是一个连厅,横向连廊可以绕一圈链接其他的楼二层,这里是当年溥仪往来于怀远楼与同德殿间的一条专用通道,现已辟为观众参观的必经之路。主办方利用这个空间在墙上开展了老旧建筑照片展览,为了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同德殿修建筋后伪满洲国大兴士木建设的各类建筑情况,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市街规划建设场景、伪满公政机构建筑、商用建筑及佳宅建筑等做一集中展示。都是伪满洲国当时行政处所旧址,现在有的成了学校,有的成了银行。左手边是个文创店,有三个免费章可以盖。有个套色章12一个,我没盖,就盖了免费的,觉得花钱这个并不值。 下楼还有一个文创店,里面居然有他的座驾?是派克公司最豪华的180系。这是派特公司的一个产型,据说可以和林肯、凯迪拉克媲美。车身不过长也不过高,小巧的圆嘟嘟,看着怪好看的。这家公司已经倒闭了,其已然成为绝版宝贝古董疙瘩,了不起!这车修复完,已经能上路了,可厉害了,似乎连吉林省的领导还用过了这个车。这么久的产品,想想它是现在还能发动使用,可想而知多厉害了。 对面是怀远楼,用于祭祀祖先的场所,一些办事机构也在此办公。近侍处,看名字就知道主管其陵寝、看病、饮食等身边的琐事。房间不是特别大,一个办公桌和两侧会客桌,不是宫廷内设计,就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的感觉,与电视里清朝那种相差甚远。 对门是帝室会计审查局,负责帝室经费计算结算。说白了,就是把那个清朝的这个太医院,太监府呀,还有一些祭祀的地方多到了一起,官职为二等官及检任官。这个房间就大了一些,里面有两张办公桌以及一张长软沙发。溥仪身为皇帝仪每年有80万的费用供自己使用,被称为为内堂金,是他的私房钱,每月是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六六六六,符合其信奉的六六大顺。每月11号由近侍处送往,送到他内廷具体使用。 另一侧是侍从武官处,就是陪同他出行之人办公室。侍从武官长办公室必须由陆军上将官职为一等官,也就是特等官任职。这里算是最大的下属办公室吧,因为里面人多,好像一般出行需要六个人。一共连着的两间,一间是单人办公室,里面的挂衣钩上可以看到当时的武官军服,另一间用单屏风做个样式隔成两处,里面单人办公桌,另一边则是沙发套组供大家休息交流的。 来到了二楼,第一间是尚书府,是他直属的五大府邸之一,负责用玺事物。也是个套间,里外各有宽大的办公桌在最中央,另附沙发套组与桌椅等。虽然不是中式装修风格,但是从布置上也能找到其中的影子,有点现代建筑套着古代布局的错觉。虽然由中国人担任,但是他们没有实权,实权都掌握在日本人充当的秘书官长中。而当时法定法规都是由尚书府加盖玉玺、国玺生效的,为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从二楼往前和往右,也可以通往另外两个楼。这里正在举办—兰徽幻影御纹章文物展。就是家徽徽章,起源于西周、欧洲,以兰花为原型设计的。伪满皇宫家具都有这个兰花的纹章。门上随处可见建筑,室内家具、宫中器物上都会有,这是兰花御纹章。前方文创店有免费盖章点。 奉先殿,就是从勤民楼迁过来的供奉列祖列宗排位的地方,保留了一些满族的传统。从外到内共有三个暖阁,第一个供奉萨玛教祭祀的王爹爹、王妈妈布偶,看了下这块供桌上空空如也,什么排位神像都没有啊。中间暖阁供奉的是清朝入关后从顺治到光绪的皇帝、皇后的画像和牌位,平时摆放在暖阁里,有大事时打开暖阁共享祭品。不过今天来的时候说没有看到画像。最里面的暖阁则是4位太妃和两位福晋。 出来到中间,这断连接崇德殿到怀远楼的长廊是溥仪的专用通道,利用这里展示至伪满建筑图片展。从怀远楼和嘉乐殿这几个楼都能都能连接。我又从这个怀远楼出来,它斜对角的这个黄色的楼,比较简略的就是嘉乐殿,顶后边有一个很高的烟囱。 嘉乐殿是伪满皇宫中最大的赐宴场所,每逢节日或重要纪念日宴会什么的,均在这里举行。目前这里一楼正在开展从皇帝到公民的展览,还有一个第六届全国十大博物馆珍品展。 离开主楼,来到了西御花园,地方不大2000多米,就是假山竹群和连着的两座凉亭,站在休息偏殿门口尽可一览无遗。立于凉亭内可以看到皇宫之外的山下水池环绕,花卉环绕。另一侧东御花园是日本人以中国两两种园林风格设计到一起。养鱼池坐落花园中部,池塘从湖面上看,是个这个葫芦的形状,有福禄的意义。 假山后面是他的应急防空洞。沿着陡峭狭窄的台阶走下去,里面空气不太好,有几个房间,越往里走越感觉阴暗潮湿,房间空荡荡的还挺渗人。 加上斜对着是溥仪的游泳池。他虽然有游泳池,受老师影响基本没在这游过泳。到他逃离这个地方的时候,下令烧毁了大量的日记、书画,还有照片。这个游泳池里吞噬了很多东西,也吞噬了很多历史。 转到后面是书画楼,是溥仪收藏从紫禁城盗运的清宫珍藏历史古籍善本、书法名画的地方,分为字画室、古板书室、诗集室和藏经室。伪满洲国垮台后,书画楼内的国宝也随之流散,有被溥仪带走后缴获的,也有被看守人员和当时的工作人员哄抢撕毁的,所以我们参观的时候只能看到一些图片与类似书房的布局,以及少量不知是复刻还是留存真品文物的印张、经书、挂轴图。书画楼对面还有一个楼,但是没有任何标注,走进去我发现同德殿内部设置,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从西御花园出来,就可以出这博物馆内廷主要参观区了。从外面绕着可以看一些其他免费展览、皇宫剧场、车库、花窖、跑马场等。
伪满皇宫
418 张照片
查看更多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直接在 App Store 搜索「iMuseum」,获取最棒的博物馆展览 App!

Ico apple免费下载
Imsm buildingWechat arrow
^_^ 获取最棒的博物馆展览 App
  • ● 请点击右上角的跳转按钮,
       选择「在 Safari 中打开」下载!
  • ● 也可在 App Store 搜索
       「iMuseum」下载!

Wechat overla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