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注意 10 天内闭馆时间
2025年2月17日起闭馆改造,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东西南北之人」版块主要介绍张大千在浙江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与浙江的深厚渊源。展出作品不仅反映了张大千的艺术成长和创作风格的变化,更体现了浙江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对他的深远影响。
「不负古人告后人」版块呈现张大千如何在学习和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张大千通过研究和临摹古代名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他还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仿大滌草堂山水》,张大千,1925年,杭州博物馆藏

「万里千寻心归处」版块聚焦张大千晚年所开创的泼彩画。这种艺术风格一方面源自西方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对敦煌壁画色彩的借鉴以及对青绿山水技法的精妙融合,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张大千全球艺术形象的自我塑造」版块展示张大千在海外举办展览的文献与图录,深入剖析其「全球艺术形象」如何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塑造。他不仅赢得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和尊重,更为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树立了典范。
部分展出作品:
《抚松高士图》,方介堪、张大千,1948年,吉林省博物院藏

《东坡<隐括归去来辞>意图》,张大千,1935年,天津博物馆藏

《仿石涛山水图》,张大千,20世纪,嘉兴博物馆藏

《黄山图》,张大千,1933年,平湖市博物馆藏

《临吉祥天女像》,张大千,1941年,北京画院藏

《泼墨山水图》,张大千,1973年,天津博物馆藏

《亭湖高怀图》,张大千,1969年,浙江美术馆藏

《新安江秋色图》,张大千,1934年,吉林省博物院藏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