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呈现超过50件发现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恐龙化石及骨架模型,结合图文展板介绍有关白垩纪中国北方恐龙群演化和物种多样性的最新科研成果,再现精彩的史前生命世界。
蒙古高原是白垩纪古脊椎动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其陆相白垩系地层富产重要的恐龙化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戈壁盆地和二连盆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爬行动物化石,包括大量恐龙骨骼、蛋与胚胎、皮肤印痕和足迹等,对研究全球恐龙分类,揭示恐龙的绝灭之谜,以及探究古代蒙古高原的地理气候变迁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连巨盗龙(左前爪)化石
展览中值得关注的展品为二连巨盗龙的化石。二连巨盗龙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其化石最初于2005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被发现。二连巨盗龙是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例,其体型虽然庞大,却比小型的窃蛋龙类拥有更多的似鸟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认识。
其他重要展品包括对了解禽龙类的早期演化有重要意义的完美巴彦淖尔龙化石,原地埋藏状态保存且完整程度超过90%的董氏中国似鸟龙化石,以及体内保存了多枚胃石的戈壁鹦鹉嘴龙化石等。
展览现场
董氏中国似鸟龙化石
安氏原角龙化石(躯干骨骼)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