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排队时间  0分钟
9记录7想去

时间2025年5月31日 - 10月8日 9:00 - 17: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延长开放至21:00
展馆国家海洋博物馆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轩道377号
展厅二层大临展厅
费用全票:50元(需预约购票)

本次展览遴选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124件(套)藏品,涵盖艺术家设计稿、壁纸、纺织品、家具、陶瓷、金属制品、珠宝等,引领观众探索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艺术思潮。

展览分为「制造」「社会」「灵感」「家居工艺美术品」4个主题单元,集中展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参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逾20位设计师、工匠和制造商的代表作品,全面反映他们在工业新技术初兴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推动现代工业与生活和谐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茛苕」壁纸手稿,威廉·莫里斯,1874年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工业革命带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传统手工艺受到极大冲击。一方面,工厂生产的产品粗制滥造,缺乏美感与品质;另一方面,装饰艺术被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所主导,过于浮夸且脱离实际生活。

在此背景下,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反思工业生产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倡导回归手工艺传统,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主张为大众创造美观而实用的物品,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莫里斯约翰·拉斯金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探索自然主义和强调功能性设计的主旨对于后来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及现代设计的诞生有着重要引领作用,其关注民生及艺术服务于大众的理念更是延续至今。

部分展品

「茛苕」壁纸设计图,威廉·莫里斯设计,1874年



「猫头鹰」壁毯,约翰·亨利·迪尔设计,1895年



「寻找圣杯」彩绘玻璃,爱德华·伯恩-琼斯设计,1886年



织毯机模型,约1881-1893年



花瓶,1893-1896年



壁炉钟,1911年



《围炉话奇遇》,1893-1896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28张照片
3条评论
lilipancn
展览布展和形式还行,就是规模太小,展品不多,不值50块钱,20元应该比较合适,票价降低点,观众应该会多一些。
gwdjc
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一直以来我都对华丽繁复的欧洲绘画艺术尤其是中世纪的宗教花纹、航海图、彩绘玻璃十分感兴趣,每每看到类似的书籍插图、影视、绘画、实物作品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今天带着母亲来了一场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朝圣之旅,到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这是一场艺术与生活交融,传统与现代兼容的视觉盛宴。从入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布展人员的精心与细腻,多出都用了绿叶花束进行装点,彩色壁纸就像是我们用于涂色的秘密花园那般浓重却不缭乱,反复却又透着一股神秘与端庄,色彩鲜艳的同时带着一股由内而外的优雅,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与文化的学习交流,走在其中整个人都像是由上到下经历了精神上的洗礼,不自觉挺直身板端庄起来。 莫里斯公司,最初是按照欧洲中世纪蓬勃发展的工艺行会方式组织的,怪不得我总觉得,他的布面上无论是花纹样式还是色彩,都特别像是中世纪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绘画设计。两者都将自然融入其中,这样看来还是有异曲同工之效的。 这些艺术可以运用的生活物品有很多,达到房间内部的壁纸、挂毯、家具,小到身上穿着的衣服、装饰,甚至连首饰盒、餐盘都包含在内。不光是刺绣,还有书籍的装帧,我看到了那种带插图的巨大图书,翻开里面全都是自然植物的设计装饰花纹。哇!这真是拯救了手工艺呀,把这个很复杂的工序重新传承了下来,真的是很有必要的,我很喜欢。 如果我还在上大学的话,我估计我们的美学老师应该会对这个非常有兴趣,而且可以娓娓道来。这是工艺美学,就是将艺术融入到手工业当中,它不是用热熔烫出来的,就是纯染料套着模具往上面盖色,纯手工。看了视频里匠人用木板模具把花纹样式一层又一层按压在介于帆布与布面上,一层叠着一层,这不就是最早的套色章嘛~ 来到了“信仰与崇拜”主题,宗教传统与工艺美术运动所信奉的理想完全契合,大量的需求也让工匠们从宗教文本和文学作品里得到丰富的制作灵感与意象源泉。 我看到了最喜欢的彩绘玻璃,以往都是在教堂内仰面遥望,看的不真切,如今得以近距离观看可以发现更多的细节。贴近了,仔细看,你可以看到这块彩色的玻璃上实际上是有凹凸不平的那种曲折感的。就是每一块玻璃,它并非是平整的,尤其像人衣服的褶皱那边还有不同的透亮的色彩以及划痕。每一块黑色的就是描边,它都是向外突出的,有一些烧制过后玻璃黑色的地方还会有向外晕染的痕迹。 他的这个彩绘玻璃呢,仔细去看浅色衣服上的花纹样式,比如说黄色的小花,你能看到它这个染的颜色并不匀称。有的位置没有被染上,上面绘制的那个就像类似于铅笔画儿那种草图一样。其实看近的话,是略微有一丢丢的潦草的。然后这里面都是宗教的那种故事,人物设计的比较修长匀称,所以从远处来看呢,十分具有美感,没有丝毫的不适,尤其是教堂内部比较昏暗,从外向内透出光亮的时候尤为清澈色彩晶莹剔透。你像这个天使的翅膀上面儿所染上的颜色,也还有他衣服身上的颜色,不同地方隔出来的色彩不太一样呢,深浅不一吧。而彩绘玻璃上的哥特式字体,实际上就是把其他底板染色,白色应该是留白或者是用白色的油漆类的漆料上面书写的。不过书写的话不会没有那种透亮的底色的色彩,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留白吧。 彩绘玻璃的最上方,一个一个圆圈,中间儿带了点绿色、浅绿色润染的这个球体,它就是一个突出的,像人类的乳头一样。从边缘一点点加上后到中间的凸起,造成了一种凹凸的那种三维的质感吧。 在最后的一个篇章中与世界,我可以看到很多它的花纹样式是参考了其他国家的设计。比如说母狮子和这个棕榈叶的这个不用读介绍,一看就是埃及那边儿的。比如说像带着这个飞龙的这个陶瓷,一看就是咱中国的。他把中国的龙和国外的龙结合到了一起。因为国外的龙的身子比较壮硕,是野兽的形象,加上了翅膀,而中国的龙的身材修长,是以蛇身为原形的。但是它把蛇身和翅膀拼接到了一起,然后用的那个角呢,还是飞羽的角,就是有点儿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是一看就是中式色彩。还有他的这个陶釉的碗,一看就是日式风格。还有这个法廊的花瓶,上面这个船呢,应该有点中东那边色彩在上面的。 看了展览,我认为,莫里斯是一位致力于将传统工艺技术、绘画、手工融入到生活用品制作的一位艺术家。从这些作品以及穿插着对他生平介绍的只言片语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珍重,以及希望他们能够传承下来的渴望。在这些将大自然带到人们生活的物品中,我同样感受到对生活浓浓的爱。即使是我这样因为种种原因带着灰色的阴暗人群,步入这充满色彩和生命的绿色展馆当中也逐渐感到被治愈,被“复苏”,内心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欢喜,也许这就是过去艺术家们百花齐放,展现不同风格绘画并将其带入生活的厉害之处吧!试想一下,如果哪天都能生活在这些充满生命活力的物品当中,就像是踏入城堡内迷人的花园,该是多么的陶醉其中啊!
ivy
喜欢威廉莫里斯的美学,涵盖草稿、地毯、墙帘、家具等,特别好看经典,门口还有卖一些周边,可以盖章。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