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聚焦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展出匈牙利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及裴多菲文学博物馆收藏的裴多菲相关文物,包括手稿、画像、铜像,生前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初版《裴多菲诗歌全集》等,通过三个部分回顾裴多菲的革命生涯、文化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裴多菲·山陀尔(Petőfi Sándor,1823-1849)是匈牙利著名的诗人和民族英雄,以充满激情和革命性的诗歌而闻名。作为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领军人物,裴多菲的作品在激发匈牙利脱离哈布斯堡帝国独立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最著名的诗歌《民族之歌》成为革命者的战斗口号。裴多菲在1849年的塞盖什堡战役中失踪,被认定为阵亡。尽管英年早逝,但他对匈牙利文学和民族认同的影响十分深远。
《裴多菲·山陀尔在德布雷森市》,Orlai Petrich Soma,1844年,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藏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裴多菲的一生,他16岁被迫辍学,从事过多个职业,由此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立志用大众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后投身革命,消失在战场中。这一部分标题「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引用自裴多菲1845年《我父亲和我的职业》中的自述。
第二部分「浪漫主义的革命诗人」深入梳理裴多菲的文学成就——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近千首抒情诗,8部叙事长诗以及超过80万字的小说和剧本。这一部分集中展示裴多菲的手稿和诗作,结合艺术装置,让观众直面裴多菲的经典诗句,感受裴多菲诗歌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第三部分「求新声于异邦」呈现裴多菲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标题选自鲁迅《摩罗诗力说》。裴多菲诗歌中蕴含的自由、正义、民族解放的理念,与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以鲁迅为首的作家们在裴多菲诗歌的译介中,倾注了寻求民族独立的呼声和决心,极大地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中国读者。
部分展品
《儿时的裴多菲·山陀尔》,1834年,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裴多菲·山陀尔照片,Egressy Gábor 摄,1845年,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裴多菲使用过的烟斗和酒杯,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裴多菲《民族之歌》手稿,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裴多菲《勇敢的约翰》,1846年,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鲁迅藏孙用译《勇敢的约翰》,1931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