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合肥子木园博物馆合作举办,展出两馆收藏的80件计算器具,分「运筹」「机巧」「掣电」三个单元回顾计算器具的发展史,介绍计算观念的演进,同时折射出人类生活模式和世界图景的变迁。
部分展品
科赫制比例规,德国,1756年
比例规是一种17世纪欧洲数学工具,常见功能刻度线有平分线、分面线、更面线、分体线、更体线、分弦线、节气线、时刻线、表心线、五金线等
托马斯计算器,法国,1866年
由法国人 Charles Xavier Thomas 发明,1820年获得专利,1850年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
道尔顿计算器,美国,1907年
这台计算器是专门为道尔顿设计的原型机,内部采用铝制结构,按键分两行排列,顶部可放入纸带进行打印
牛郎星8800计算机,美国微型仪器与遥感测量系统公司,1975年
这是世界第一台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微型计算机,由 Intel 8080 微处理器、256字节储存器、电源、机箱和面板组成,它的诞生宣告了家用电脑时代的到来
Apple II 计算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1977年
这是全球首台8位(8-bit)彩色图形界面微型计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成功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家用电脑,从1977年到1993年总产量超过500万台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