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湖南出土的史前白陶,通过展示不同主题纹饰,探讨湖南先民的信仰和文化观念。展览同时呈现浙江跨桥湖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展现湖南史前白陶对南中国地区的影响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观念与技术的传播和扩散。
距今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湖南的环洞庭湖平原及湘江、沅水中上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白陶,并形成一定的区域传统,延续时间超过2000年。这些白陶的质地、外观与装饰纹样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凝聚了湖南先民的宗教、天文和艺术思想。
太阳纹和八角星纹是对自然崇拜的反映和宇宙方位观念的萌芽;怪诞夸张的羽翼獠牙兽面纹是对神灵的奉祀;凤鸟纹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高耸的「梯阕」和建筑寄托了对升天的想象。
考古发掘显示,湖南境内的史前白陶分布广泛,影响深远。湖南境内的洪江高庙、安乡汤家岗、桂阳千家坪、泸溪下湾等遗址都发现了史前白陶。此外,在湖南白陶的影响下,从湘北至杭州湾、从向西南至珠江三角洲,也陆续出现同时期类似的白陶制品。
部分湖南出土史前白陶
高庙文化白陶罐及上面的凤鸟图像,千家坪遗址出土
高庙文化白陶罐及上面的飞龙图案,高庙遗址出土
高庙文化白陶簋及外底的彩绘太阳图像
汤家岗文化模印绹纹白陶圈足盘及外底八角星图像,汤家岗遗址出土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