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源自南美印第安部落,是将上等烟叶磨成细粉,加入花卉等香料,经发酵后密封陈化而成。不同于卷烟需点火燃烧,鼻烟是将粉末直接吸入鼻中,略带刺激的呛鼻与特殊香气,具有通嚏的功效。展览标题「士拿乎」取自 Snuff(鼻烟)的早期音译。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大量清宫制作的精美鼻烟壶,本次展览从中选取部分鼻烟壶展出,介绍不同材质的鼻烟壶所对应的制作工艺,如雕刻、烧制、琢磨等,从技法创新、使用与鉴赏等角度,展现清宫鼻烟壶的时代特色与工艺之美。
17世纪后半期,西方鼻烟潮流传入中国,鼻烟与鼻烟盒作为外交礼品,通过欧洲传教士、使节及商贾带进清宫,受到皇帝喜爱。但由于气候、习惯等因素,欧洲鼻烟盒在中国并不适用,仅成为收藏的珍玩。康熙时期,内府开始制作小口、广腹附盖匙的鼻烟壶。
乾隆以后鼻烟壶蔚为风潮,工匠极尽巧思制作出各种小巧精致的鼻烟壶,包括早期的各色玻璃、套玻璃、内绘玻璃、矿石牙角器、金属胎珐琅与玻璃胎珐琅、瓷器等类型。同时鼻烟壶也成为清代社交活动的常见之物,无论是家中陈设,还是作为赏赐、装饰佩戴,均为彰显身份地位及品位的象征。
部分展品
铜胎画珐琅西洋母子鼻烟壶,清乾隆
玻璃胎珐琅彩竹节式鼻烟壶,清雍正
白套红玻璃包袱式鼻烟壸,清乾隆
蓝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烟壶,清乾隆
日本莳绘漆盒,箱内盛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四十三件,清乾隆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