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汇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馆藏,共呈现超过130件明清肖像画作品,内容涵盖帝后御容、功臣像、闺阁女容、文人雅集、行乐图等丰富类别,较为全面地展示明清数百年间肖像画的发展。
展览按照作品主题划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呈现的帝王和皇族肖像以写实为主,赋色厚重,画工精湛,多为职业画家所为,且多不具画家姓名,是明清时期传神写照的典范,是一种兼具观赏性和祭祀性的肖像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
《宋太祖赵匡胤像》,明代
第二单元展出名臣和名士肖像画。明代画作以「待漏图」最为常见,体现出礼制、官制、服饰与人物形象相融合的特征。到了清代,名臣和名士形象的出现有写实向写意、或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倾向。
第三单元聚焦闺秀女子画像。此类肖像侧重于艺术渲染,部分作品写前朝人物,故多为传移模写,往往出现程式化倾向。闺秀形象的变迁反映出身份认同和画风变革的轨迹,亦能折射出审美趣好的递变。
第四单元展示雅集图和行乐图。雅集图将众多文人置于林泉高致或宴游玩赏之中,烘托出群体性的文人雅趣;行乐图将文人置于优雅而富于诗情的山间或林下,折射出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文人身份与雅趣。
部分展出作品
《西园雅集图》,孟之瑞,清代
《清康熙书房坐像》,清代
《董其昌画像》,吴俊,清代
《苏轼像》,濮森,清代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