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国文字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150件/套文物及辅助展品,涵盖陶器、甲骨、青铜器、纸本等材质,展示陶符、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多种文字形式。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中国造字者为仓颉,即上古时期皇帝的史官。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先民因生产或生活需要创造了记事符号,各地出土的陶符可能是文字起源阶段的简单文字。
双墩刻符,距今约7000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
商代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用汉字记下的文字资料,距今超过3000年。商代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西北郊的小屯村的殷墟遗址,甲骨刻辞反映了商王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活动前的占卜行为。
商代卜甲
两周文字主要以青铜器为载体,称为金文或钟鼎文,战国及秦汉时期的文字则以竹木简为载体,称作简书。汉唐时期文字基定型,发展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书体。两宋时期行草书流行,元朝回归晋唐风度,明清两代书法繁荣,与文字相关的研究及古籍收藏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虢国兽叔铜盨(xǔ)铭文,西周
温县盟书,东周
当阳峪窑白地黑墨书诗文八角形瓷枕,北宋晚期
展览还展现了中国文字与方言的相关话题,广东客家方言大体定型于两宋,闽方言在广东约定型于唐代。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出现大批下南洋讨生活的人,他们在与亲人的书信往来中仍然使用粤地方言书写内容。
「点解中国有共产党」等宣传资料,1949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