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道教典籍以元明时期居多,其中不乏珍稀孤本。本次展览将分为「根本道经」「道典精椠」「帝王与道」「养生延寿」4个单元,按主题分类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道教典籍。
「道家」与「道教」是两个相互联系却又相异的概念。「道家」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乃至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主张用「清虚无为」的法则处理修身乃至治国,以「道法自然」的概念面对人与内外天地间的关系。
「道教」作为宗教实体,不仅有其经典、教义、制度、仪式,亦有随其历史发展而成的教派与场域,与早期的黄老学派或方士思想已明显不同,但「道家」是「道教」信仰的义理渊源,因此也不应将二者妄加分割。
《四库全书》主编纪晓岚称道家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此特色实亦反映于道教一千八百年的发展过程,从揽收先秦老庄典籍为始,经长期的宗教活动,吸收消化两汉以来的方术、数术、谶纬,乃至佛典,逐渐在教义戒规、内外修炼、斋醮科仪等方面,形成卷帙浩繁且驳杂多样的各式典籍。
隋唐至北宋时期,道教信仰因皇室贵族尊崇而兴盛,社会影响亦大。至南宋金元时期,金丹、全真、太一、神霄、清微等道派兴起。明代多位皇帝与道教有密切关连,如永乐与嘉靖;与此相对,清代皇室信仰以佛教为主,道教发展渐衰,未如前朝。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