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亚洲各地佛教造像与佛经典籍,以时间为顺序,分为「诞生的喜悦」、「佛陀的智慧」、「菩萨的慈悲」、「经藏的流转」和「密教的神奇」五个单元,呈现佛教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教,至12世纪末回教入侵,历经1700余年。受各王朝统治阶级支持、僧侣弘扬、商旅往来的影响,印度佛教逐渐传播至中亚、中国、西藏、蒙古、斯里兰卡、东南亚、朝鲜半岛与日本等地。
亚洲各地区的佛教信仰虽然都以解决终生疾苦、成就菩提佛果为基础,但因文化背景有别,佛教在各地文化的滋养下形成「同源异流」的地方特色,出现不同的佛、菩萨、天王、护法等宗教形象,以及不同的写经方式与装裱形制。
部分展品
诞生佛,明代(1368-1644年)
传说迦毗罗卫国太子悉达多(释迦牟尼)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脚踏七步、步步生莲,之后龙王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后世因此将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称为「浴佛节」。
坐佛,公元645或653年,印度喀什米尔地区
喀什米尔地区的佛教造像受到贵霜王朝犍陀罗艺术和笈多王朝时期艺术的影响。这座佛像是喀什米尔现存带有明确纪年的重要造像之一。
《内府泥金写本藏文龙藏经》,清康熙八年(1669年)
这部写本属于藏文「甘珠尔」(意为「佛语之译」)类别的佛教经典,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下诏抄写,供奉在慈宁宫花园的咸若馆。
持钺刀黑天,明代(1368-1644年)
大黑天是藏传佛教典籍「无上瑜伽续」中的护法,来源与印度湿婆信仰关系密切。这尊造像属于西藏中部丹萨替寺风格。
佛塔栏楯,贵霜王朝(公元1世纪-3世纪),印度秣菟罗地区
直栏正面各浮雕一尊攀扶树枝的女药叉像。女药叉信仰源于印度先民崇拜的地母神、树精,扶树枝的姿式可能与祈求丰饶的古老仪式有关。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