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既是传统治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本次展览汇集辽宁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庋藏古代音乐文物近200件,以历史脉络为序,呈现数千年来中国音乐艺术起承转合的发展图景。
早期中华文明遗址中,就有以笛、哨为代表的吹乐器和以钟、鼓为代表的击乐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可追溯至距今8700年的裴李岗文化,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能吹奏出七声齐备的下徵调音阶。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夏商周时期,以编钟为主奏乐器的庙堂雅乐构成了中国礼乐文化的主体。这一时期王朝的更迭和王制的兴衰,同样反映在青铜乐器的发展和使用、乐律观念的演进和形成、乐队编制的组合、歌诗的内容与形式上。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音乐文化进入了大变革期,中原传统音乐由钟磬乐舞转为歌舞伎乐。外域音乐的涌入,也更加丰富了中原汉民的音乐种类、乐器以及音乐理论。至唐代,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已经成为了融歌、乐、舞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表演艺术。
宋元明清时期,各种歌舞、戏曲、曲艺和杂技等艺术获得长足发展,乐器的运用和改良达到新的高峰。宫庭音乐逐渐走向市井,市民音乐更加繁荣,音乐欣赏群体发生改变,塑造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
部分展品:
兔形陶埙,商代
「黑敢」镈钟,春秋
相和歌俑,汉代
绘彩长袖陶舞俑,汉代
三彩听琴图枕,北宋
大晟南吕编钟,北宋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