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展需提前购买门票并预约参观时间,每月1日10时起开售2个月后的门票,售完即止。详情请见官网。
对于经历了太平洋战争并在复杂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草间弥生而言,生与死始终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并借助创作来克服因心理创伤和神经衰弱而引发的自杀冲动。本次展览将呈现草间弥生自1940年代至今的多样化创作,展现她生死观的变迁及在艺术表现上的相应变化。
1957年移居美国后,草间弥生以体现「自我消融」的网状绘画和雕塑而闻名:通过不断重复源自幻觉的单一元素,她感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失。在1960年代后期的反战运动中,她在人体上绘制表征「自我消融」的圆圈,通过一种矛盾而具有张力的方式强调人体和生命的美丽,传递反战思想。
1976年草间弥生个展「生与死的安魂曲:强迫性艺术展」展览现场,摄影:安斋重男
1970至80年代,草间弥生在接连失去父亲和爱人,并因健康问题返回日本后,创作了许多以死亡为主题的阴郁色调拼贴画和立体作品,诗作和小说也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随着对死亡和来世的深入探索,1980年代后期,草间弥生的作品开始探讨永恒回归和轮回转世,作品的色彩也逐渐增多,反映出她想战胜死亡并继续生活的积极心态。
2000年以后的绘画系列中,面对迫近的人生终点,草间弥生反而将死亡作为一种创作「引爆剂」,在宛如色彩洪流的绚丽画面中不断赞叹生命的神秘和生活的喜悦。
部分展品
《残梦》,草间弥生,1949年
《生命之火-献给杜甫》,草间弥生,1988年
《曼哈顿自杀成瘾者之歌》,草间弥生,2010年
《生命的终结》,草间弥生,2015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