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

排队时间  0分钟
5记录21想去

时间2025年9月26日 - 12月25日 8:30 - 17:00
提前5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馆恭王府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展厅乐道堂
费用Free(需入馆门票)

本次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收藏的烫样文物及其他相关文物72件(套),以及6件不同工艺的现代模型。展览分为「见微知著」「有模有样」「慎终如始」三个单元,以清代烫样文物为出发点,阐释模型与图样在营建和器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及造物思想。

「烫样」是清代对纸质建筑模型的称谓,因制作时有些部位需用烙铁熨烫成型而得名,是清代建筑发展水平、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独特载体。传承至今的烫样文物,是保护、研究、修缮与复原古代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见微知著」单元以燕寝、园居建筑为例,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精致的内檐装修和丰富的建筑外形,说明「烫样」作为核心依据之一,在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审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要展品包括清同治年间的圆明园九洲清晏殿、万方安和殿烫样,及首次公开展出的20件清样式雷内檐装修板片烫样

圆明园西路万方安和殿烫样,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建筑烫样之外,模型与图样在清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模有样」单元展出一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图样、模具与依样做成的实物,一窥清代宫廷手工业的设计理念、生产技艺和审美风格,多件藏品为首次展出。

「慎终如始」单元展示在清代各类烫样中地位最核心、设计最巧妙的品类——陵寝烫样。由于皇帝对身后事高度重视,陵寝烫样必须做到可以精准传递皇家意志,不容丝毫偏差。陵寝烫样存世很少,本次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普祥峪地面、地宫建筑烫样,是清慈安太后陵寝的烫样,保存相对完整,较好地呈现了当时呈给太后审看时的面貌。

展览还将展出基于恭王府建筑遗址研究和传统烫样制作技艺研究而制作的4件现代烫样作品,配合介绍模型制作细节过程的视频,帮助观众深入了解烫样的制作过程及其作为一种建筑设计呈现方式的独特魅力。

部分展品

天坛祈年殿大木木样,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地安门烫样,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地宫殿宇立样图,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清样式雷内檐装修板片烫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恭王府蝠厅烫样,现代,恭王府博物馆藏



清惠陵明楼地宫3D打印模型,原件藏于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展览现场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8张照片
2条评论
行走的海风
我不知道恭王府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新展“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能不能算作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系列展览,如果可以,那么它是我最近看过最有好玩的故宫百年展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1951年1月19日,文物部门将中法大学旧藏“样式雷”建筑图样、烫样等3786件文物拨交故宫博物院保管,我们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特展“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的第二单元,就可以见到代表作品“长春宫体元殿建筑烫样”,在恭王府此次展览中的部分展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北京中法大学藏书”等钤印。 从建筑学角度,这批烫样大概可以算作我国古代工艺领域在建筑学的最终成就,它们既是图纸,也是模型,关于居住场所的各种美好想象通过烫样提前实施,反映生活美学的纹饰、图样也通过烫样表现效果,是具象的建筑蓝图。利用恭王府乐道堂建筑,展览被分成三个单元:“见微知著”展出了数件经典烫样作品,包括特别针对恭王府现有建筑的同款建筑烫样。“有模有样”中我们可以看到图样在建筑领域之外的应用,同治皇帝大婚瓷合慈禧太后“大雅斋”专用瓷尤其出彩。“慎终如始”更加精彩,一套完整的普祥峪地面、地宫建筑烫样令人惊叹,足以成为本次展览的高光之作。 从“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到恭王府新展,我用了十天时间来记录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在北京的多场展览,到今天也算是告一个段落了。“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可以算是这趟看展旅程的完美休憩点,我们在这里驻足,体验最淳朴、最直接的看展乐趣。
hlziren
关于烫样这样小众的展很少,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