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是抽象绘画先驱希尔玛·阿芙·克林特(Hilma af Klint)在亚洲的首次大型回顾展,以画家代表作系列「神殿绘画」为中心,共展出约140件作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全面回顾阿芙·克林特的艺术生涯,探求她的创作特色及灵感源泉。
希尔玛·阿芙·克林特(1862-1944)是瑞典艺术家,早在1906年便完成自己的第一幅抽象绘画,比康定斯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等人更早地涉足抽象艺术领域,因此被视为西方抽象绘画艺术的重要先驱者。
阿芙·克林特的抽象创作根植于她的精神世界,她对同时代欧洲快速发展的科学理论抱有兴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原子理论,同时也着迷当时流行的唯灵论、神智学、人智学等——这些学说在整个欧洲尤其是在艺术和文学圈子中广受欢迎,因为当时人们试图将宗教信仰与科学进步以及对宗教多元性的新认识相协调。
1896年,阿芙·克林特与另外四名女性组成了一个团体「The Five」,她们致力于促进科学、神学和精神结合的神秘理论,并举行降神会、自动绘画和写作等活动。以此为契机,阿芙·克林特尝试利用构成「看不见的世界」的力量,结合她对科学、唯灵论信仰的理解及对自然的观察,创造充满几何图形及象征符号的抽象作品。
「神殿绘画」(The Paintings for the Temple)是阿芙·克林特最具代表性的抽象绘画系列作品,创作于1906至1915年间,包括「原始混沌」「十大」「天鹅」「祭坛画」等7个子系列,共196幅作品。这些作品色彩丰富,既排布着几何图像与神秘符号,又可见贝壳、百合花等有机图案,是阿芙·克林特复杂精神理念的视觉表现。例如「十大」系列诠释人类从童年到老年的四个生命阶段,「天鹅」系列代表艺术家对人类渴望统一的解释。
阿芙·克林特一生共留下超过1000件抽象绘画作品,并写下超过2万字的画作笔记,但她在生前知晓自己的画作难以为同时代人理解,因此在遗嘱中要求在她去世20年后才能公开展出她的作品。随着1980年代阿芙·克林特的作品在美术馆展出,她在抽象绘画领域取得的成就开始为人所知,并得到了重新评价。
部分展品
《十大:第4组第3号,青年》(The Ten Largest, Group IV, No. 3 Youth),Hilma af Klint,1907年,蛋彩画
《十大:第4组第7号,成年》(The Ten Largest, Group IV, No. 7 Adulthood),Hilma af Klint,1907年,蛋彩画
《祭坛画,第10组第1号》(Altarpiece, Group X, No. 1),Hilma af Klint,1915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