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中心地之一,以其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不断创新的活力著称。本次展览聚焦1830年代至1930年代的巴黎艺术,通过巴比松画派、印象派及巴黎画派的作品,呈现这100年间的巴黎艺术流变与涌现出的重要画派。
「巴比松画派」(École de Barbizon)兴起于1830-1840年代,一批画家不满当时学院派的形式主义,迁居到巴黎南郊的巴比松村,专注描绘乡村风光,用写实的手法呈现最真实的自然世界。巴比松画派是法国绘画界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起点,画派画家对自然光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外光主义」和「印象派」的诞生。
「印象派」(Impressionism)兴起于1860年代,命名源自莫奈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印象派注重表现自然与景观的真实状态,提倡在户外作画,善于捕捉光线对颜色的细微影响,标志着西方古典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点。
《雾中的太阳》,Claude Monet,1904年
印象派的诞生让巴黎逐渐成为欧洲艺术中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巴黎画派」(School of Paris)即指20世纪上半叶在巴黎定居与创作的外国艺术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为东欧或犹太裔,从其他国家流亡至巴黎避难,虽然风格各异,但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命运与理想,因此被归为同一画派。
展览分为前期(9月6日-10月27日)和后期(10月29日-12月22日)。前期展示巴比松派和印象派作品,包括首次在日本展出的塞尚、希涅克等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后期则展示巴黎画派的作品,包括日裔画家藤田嗣治在巴黎创作的珍贵画作。
部分展品
《梳发的少女》,Pierre-Auguste Renoir
《蒙福柯的牧羊人》,Camille Pissarro,1875年
《眺望修建中的哥特式修道院午后景观》,William Turner,约1800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