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7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首期推出7个专题展览,共呈现超过700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涵盖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玉器、漆器、雕塑、图书典籍等25个门类,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
注:出于文物保护需求,展品展期为1到12个月不等,部分文物计划轮换展出。
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展厅1)
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昭示了它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中心地位。清代宫廷深刻影响着现今大众对紫禁城的印象:它奠定了其建筑今日的格局、融合了满汉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创新工艺,并与世界各地交流。本展呈现179件故宫典藏文物,介绍清代的紫禁城。
莫卧儿帝国玉执壶,18世纪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厅2)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君主与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与二十多位皇后在此过着养尊处优、充实有序的生活。本展共汇集319件故宫珍藏的18世纪文物,帮助参观者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郎世宁,清乾隆元年至三年(1736-1738)
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厅3)
陶瓷不仅广泛作为民间日常用器,亦用以展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地位和品味。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历代陶瓷,主要继承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品类蔚然大观。本展览为香港首次大规模展示故宫陶瓷收藏,逾150件重点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汝窑淡天青釉笔洗,北宋
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展厅4)
清代宫廷人物肖像中有一类专用于祭祀典仪,画风雍容华贵、庄严肃穆,记录了皇室成员的面容、气质,以及彰显其身份地位的服饰。本展展出的帝后朝服像代表了清宫最高规格人物肖像的艺术成就,其样式变迁、画面元素的象征意义,以及供奉建筑与祭祀仪轨,均与宫廷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并列展出的还包括一组白描画稿,体现肖像画的创作与修复过程。
《雍正帝朝服像》(局部),约清乾隆十五年(1750)
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厅5)
虽然「设计」一词直到19世纪末才广泛运用于现代中文,但中国匠人构思及创作器物的传统可上溯至数千年前。这些古代设计蕴含对创新的执着、对物料的实验精神,或是对用家体验的考虑,与当代设计思潮契合。本展精选故宫博物院约100件工艺瑰宝,从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策展方同时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云纹豆形灯,西汉
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展厅6)
随着香港在近代发展成为繁荣的贸易城市,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也变得格外活跃,20世纪中叶以来,私人收藏逐渐倾向对外展示。这是首个回顾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览,通过逾100件展品回顾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同时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致敬为此做出贡献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等人士。
《望江南净土词》(局部),赵孟頫(传),元代,北山堂惠赠,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展厅7)
以新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本次展览将邀请六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之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部分展品
兽面纹簋,商代,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藏
朱碧山款银槎,朱碧山,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龙穿花纹扁瓶,明永乐
金錾花云龙纹执壶,清乾隆
乾隆款桐荫仕女图山子,清乾隆三十八年前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