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殷墟博物馆基本陈列共有三层展区,分为「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大主题。
「探索商文明」展区以殷墟为起点,追溯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讲述与殷墟文化同时期的周边考古学文化发现及重要收获,突出殷墟文化的传播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甲骨文发现以前,商史研究资料匮乏,仅停留在《史记·殷本纪》等少量文献上。1899年,王懿荣等人偶然发现并辨识出甲骨文字,掀起甲骨研究热潮,开启考古探源商文明之旅。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功再现三千多年前东亚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全面探索商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屯南地2172号甲骨
甲骨上面发现93个单字,记录了商王多次占卜田猎是否有灾祸的问题。
「伟大的商文明」展区包含目前已知殷墟文物的所有类别,呈现商人继承夏代王朝初态,在交融共生中形成的文明及其丰富文化内涵。商文明以玄鸟为图腾,以青铜为礼器,以文字为记载,通过巩固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形成后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版图。
商文明上承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与核心文化基因,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母辛鼎
商朝王后妇好的儿子为纪念母亲而铸造的鼎,鼎内壁清晰刻有「司母辛」三字铭文。「辛」即妇好的庙号,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母辛」是子辈对其母辈的称谓。
「世界的商文明」展区主要阐述商文明在人类众多原生文明形态中的地位和意义。在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迈锡尼文明比较互鉴中,商文明呈现出显著的东方特色,历经千年沧桑而延绵不绝,它是现代东亚文明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见证。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安阳殷墟纳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甲骨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部分展品
「马危」折肩尊
嵌绿松石骨虎
骨虎脊背雕云雷纹,眼、耳、鼻、身均镶嵌绿松石,推测可能是刻刀之类器物的柄部。
方壶
铜斝
铜鸮卣
陶人面范
陶三通
陶三通为三接口的「T」形陶制水管,表明当时铺设的地下排水管已形成网络分支。
部分展厅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