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是印度尼西亚传统织品染制方法,17世纪发源于爪哇岛中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览将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蜡染作品,介绍印尼蜡染技法与纹饰的发展历程,展现印尼多采多姿的历史与文化。
绘染世界-认识蜡染
「蜡染」(Batik)一词在印尼语中有「绘画、纹身」的含义。与亚洲其他地区的蜡染工艺相比,传统印尼蜡染最特别之处在于以铜壶笔作为绘制工具,能够创作出宛如绘画般的细致纹样。19世纪起,为了扩大产量改以铜模盖印,促进了蜡染工业的发展。
浅黄地人物风景蜡染筒裙,20世纪早期,印尼北岸
宫廷古典-中爪哇蜡染
印尼蜡染起源于17世纪中爪哇马塔兰宫廷。中爪哇古典文化历史悠久,当地主流信仰为伊斯兰教,所以蜡染纹饰以植物、几何图案为主。历史上,巴冷纹(Parang)、嘉应纹(Kawung)、苏门纹(Semen)等纹饰曾经为皇室专属,进入21世纪已经成为当代的蜡染流行纹样。
多元纷呈-北岸蜡染
爪哇北岸自古就是贸易重镇,来自印度的纺织品多在此进行交易,因此这一地区早期蜡染多模仿印度绘染布设计,兼采中爪哇图案布局。这里汇聚印度人、阿拉伯人、华人、欧洲人等族群,纹饰设计亦十分多元化,发展出深受华人喜爱的吉祥纹样、印欧社群流行的写实风格花束纹等。
部分展品
黄地花草蝶鸟纹蜡染筒裙,20世纪早期,印尼北岸
皮影戏纹蜡染,20世纪,印尼爪哇
褐地蔓草花卉纹蜡染肩布(局部),20世纪,印尼
浅褐地花叶纹蜡染肩布(局部),20世纪,印尼北岸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